<wbr id="kvnc5"><noframes id="kvnc5">
<form id="kvnc5"></form>
  • <form id="kvnc5"><noframes id="kvnc5">
  • <form id="kvnc5"><center id="kvnc5"></center></form>
  • <form id="kvnc5"><li id="kvnc5"><wbr id="kvnc5"></wbr></li></form>
    <strike id="kvnc5"></strike>
  • 中國煤炭學會

    會員登錄 會員注冊

    視頻專區

    關注

    關注微信視頻號

    中國煤炭學會青年人才托舉工程青年人才成長故事——夏奡:多學科交叉助推青年人才成長
    發布時間: 2022年6月6日
    來源: 中國煤炭學會

    煤炭作為我國的基礎能源,其大規模利用為國家的經濟騰飛提供了有力保障,但是亦對我國的“雙碳”目標的實現造成了巨大的挑戰。我國年二氧化碳排放超100億噸,而燃煤電廠煙氣是其主要來源,因此燃煤電廠煙氣的脫碳減排意義重大。傳統的碳捕集與封存技術雖然成熟,但其高昂的成本和過程能耗嚴重制約其商業化應用。因此,亟需開發經濟可行的煙氣二氧化碳捕集利用方法。微藻細胞可以通過光合作用固定煙氣中的CO2,同時吸收NOx和SOx作為生長所需氮源及硫源,具有設備簡單、綠色環保等突出優勢,而微藻生物質可以進一步轉化制備生物燃料和高值產物,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如何提升微藻生長固碳速率、減少微藻光生物反應器體積,是微藻固碳減排技術規?;瘧玫年P鍵瓶頸。要突破上述瓶頸,需要開展藻種選育、微藻固碳代謝路徑解析、多相能質傳遞與轉化調控理論、光生物反應器構建及系統集成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屬于多學科交叉的前沿方向。在托舉導師廖強教授的幫助下,夏奡建立了具有工程熱物理、微生物學、化學工程、光學工程背景的多學科交叉研究團隊,開展微藻固碳減排研究,在固碳藻種選育、高效曝氣器與光生物反應器研發方面取得創新成果。

    依托中國科協和中國煤炭學會的平臺,夏奡獲得了向各行業領軍專家學習的機會。2018年12月,夏奡受邀參加了“禮贊·科學家精神”中國科協甲子華誕專題活動,深入學習了南仁東、薛其坤、孫永才等當代科學大師的愛國創新、求實奉獻精神,激勵其在科學道路上奮勇向前。2021年4月,夏奡受邀參加了第二屆國際礦業青年科學家論壇,并做了“燃煤煙氣微藻固碳減排過程強化”主題報告,與參會專家學者做了深入交流,積累了多學科的先進理念和研究方法,促進夏奡不斷成長。

    科技期刊是引領科技發展的重要載體,《煤炭科學技術》作為煤炭系統的代表性刊物,夏奡受到主編王國法院士邀請,擔任期刊編委。結合自身前期研究工作基礎和國際期刊任職經歷,夏奡積極為期刊建設獻計獻策,并受邀擔任了“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研究進展”專題客座主編,為建設世界一流期刊的目標盡綿薄之力。

    面向我國能源革命和能源產業升級的挑戰,夏奡將繼續圍繞燃煤煙氣微藻固碳減排與生物質能利用開展原創性研究,建成一支特色鮮明的交叉學科研究團隊,助力我國“雙碳”目標實現。

     

     

    夏奡,1986年10月生,重慶大學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教授,從事碳減排與生物質能相關領域研究。先后入選中國科協青年人才托舉工程、重慶市百名海外高層次人才集聚計劃、重慶英才青年拔尖人才,獲得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在國內外高水平期刊發表論文100余篇,研究成果被引用4300余次,個人H-index為41,連續兩年入選斯坦福大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年度影響力榜單(2019/2020),6篇論文先后入選ESI高被引論文。應邀擔任《煤炭科學技術》編委及“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研究進展”專題客座主編,擔任3本JCR-Q1或Q2分區SCI期刊的副編輯或編委。

    欧美一级久久久猛烈A大片
    <wbr id="kvnc5"><noframes id="kvnc5">
    <form id="kvnc5"></form>
  • <form id="kvnc5"><noframes id="kvnc5">
  • <form id="kvnc5"><center id="kvnc5"></center></form>
  • <form id="kvnc5"><li id="kvnc5"><wbr id="kvnc5"></wbr></li></form>
    <strike id="kvnc5"></strike>